近30%债权人达成协议,碧桂园计划在年底前完成境外债重组 · 地产

Thomas 84 0

碧桂园的境外债重组进程再迎来关键性突破。

近日碧桂园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截至4月11日,持有29.9%现有债券债务本金的专案小组成员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协调委员会部分成员的协商也接近完成若后续进展顺利,碧桂园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境外债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碧桂园公布的境外债重组范围从今年1月公布的164亿美元缩减至140.74亿美元,主要因为部分债务通过协商提前处理或调整优先级。

碧桂园表示,签立重组支持协议代表本公司探索整体方案解决其境外债务的重大里程碑,建议重组拟将债务回收率最大化,为公司业务复苏及有序出售非核心资产提供充足基础。

此外,碧桂园还呼吁债权人加入重组支持计划,并支付同意费。据悉,债权人若在早期加入重组支持协议,可获得本金0.1%的“早鸟同意费”。

预计削债110亿美元

碧桂园此次重组方案的核心是“削债+展期+股权置换”,其为债权人提供了五个方案,具体为:

方案一是现金要约,通过反向荷兰式拍卖方式进行收购要约,每100美元计划索偿额的最高竞投价格为10美元,最终将计划索偿额转换为最高达2亿美元的现金;

方案二是发行本金总额最高达20亿美元的新零息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到期日为参考日期后78 个月,可按初步转换价每股2.6港元转换为公司普通股;

方案三是发行本金总额最高达55.007亿美元的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和本金总额最高达 27.093 亿美元的新年利率 2.5 厘中期工具;

方案四是发行新的零息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到期日为参考日期后114个月;和发行的新年利率2.0厘长期工具,摊销还款期由参考日期后102个月起至114个月止;

方案五是发行本金总额最高达15亿美元的长期工具,年利率仅为1.0%,摊销还款期由参考日期后126个月起至138个月止。

碧桂园方面透露,若此次重组进展顺利,在重组后公司预计将减少债务约110亿美元;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将从5.8%降至1%-2.5%,债务平均期限延长至6.5年以上,显著缓解短期偿债压力。

在境外债务取得进展的同时,碧桂园的境内债务也在同步推进。

4月7日,碧桂园8只境内债券调整兑付方案的议案获债权人通过,包括H16碧园5、H19碧地3、H20碧地3、H20碧地4、H1碧地01、H1碧地02、H1碧地03、H1碧地04等,涉及本金约124.17亿元。

据悉,碧桂园此次计划调整方案的债券合计9只,本金额约135.17亿元。

其中,H16碧园5和H1碧地01均要在今年3月兑付10%的本金,新的方案中分期款项展期至9月支付;其余债券则是给予相关债券本息兑付连续60个交易日的宽限期。

碧桂园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保交楼外,债务重组是碧桂园当前化解财务风险的重中之重。

根据最新财报,2024年碧桂园全年总收入为2528亿元,同比减少37%,归属股东净亏损328亿元。截至2024年末,碧桂园的总借贷约2535亿元,其中境外债务占比约42%,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高达1374亿元,债务压力较大。

流动性压力也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底碧桂园总现金余额约298.97亿元,但受限制现金占比高达78.7%,约235.3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63.62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若未来重组进展顺利,碧桂园或确认数百亿元重组收益,净资产有望提升至千亿规模。但重组谈判仍面临债权人博弈与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不过,近期政策环境的改善或降低博弈难度。2024年“金融16条”延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稳住楼市股市”等政策均释放出积极信号,为债务重组与行业复苏注入信心。

森林城市项目60%权益置换

除境外债重组范围的调整外,此次公告中另一市场关注焦点为,为达成此次境外债务重组协议,碧桂园方面将为债务人提供额外增信措施。

其中,控股股东杨惠妍家族以5000万美元对价,获取碧桂园间接持有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60%的股权。

森林城市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由碧桂园与当地开发商通过合资公司Country Garden Pacificview Sdn. Bhd共同开发,碧桂园原持股60%。

该项目曾是碧桂园海外扩张的标志性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人民币,规划容纳70万人。

2016年,森林城市项目开盘,凭借 “新加坡旁的未来之城”这一极具吸引力的概念,在房地产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热潮,当年销售额达219亿元,其中有九成的客户来自中国。​

然而,后来由于收到外汇管制、地缘政治波动及市场需求疲软等影响,项目在2018年后陷入滞销,成为碧桂园海外资产中的“沉没成本”。

“杨惠妍家族通过承接‘问题资产’并注入资金,也是在向债权人展示共担风险的诚意”,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另外,碧桂园还在重组方案中设置了“或有价值权”条款,承诺未来若出售该项目,债权人可分享部分收益。这一设计也体现了对各方利益的平衡考虑,既安抚债权人,也为杨氏家族保留潜在增值空间。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